金年会,金年会官网,金年会登录,金年会注册,金年会app下载,在线体育投注,电竞投注平台,真人游戏平台,金年会数字站2、“创新药研究必须立足坚实数据,优质数据最终将兑现为巨大的商业价值。”
3、“选创新药有两条核心标准,产品是否有全球竞争力,是否直击有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这是富国医药创新(A类019916;C类019917)基金经理王超分享的最新投资洞见。
历经四年的蛰伏,医药投资在2025年“扬眉吐气”,创新药板块尤为耀眼。多轮海外授权(BD)交易持续点燃市场热情,推动板块强势上行。据Wind统计,截至7月4日,中证港股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近30%,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上涨17%,领跑主流指数。注:指数历史表现不预示基金未来收益。
坚守创新药领域的基金终于迎来“收获期”,2024年3月12日逆势成立的富国医药创新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只基金自2025年1月21日起,由王超与赵伟一起管理,也是王超在管的唯一一只基金。截至今年6月30日,富国医药创新股票A(019916)近一年排名同类第2¹。
注:自富国医药创新股票成立以来基金经理变动情况:赵伟(2024/03/12至今)、王超(2025/01/21至今)。以上排名对象指富国医药创新股票A类份额,排名数据来自于中国银河证券•基金业绩滚动月度报表(包含货币+QDII+FOF),截至2025/6/30,同类指医药医疗健康行业股票型基金(A类),排名为2/45,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将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的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也不构成对其他产品的业绩保证;基金经理过往业绩不等于未来收益,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排名结果系评价机构基于基金和管理人过往表现综合判定,并不构成对基金管理人或单只产品的未来投资建议。
尽管管理富国医药创新基金不到半年,但王超在医药行业里已深耕了十几年。对于这份成绩单,王超坦言:“符合预期,但涨幅确实超预期。”
这背后,是其鲜明的投资风格:高度集中(前十大持仓股占比60%-70%)、深度研究驱动。他始终致力于挖掘具备长期持有价值的优质标的,以稳健风格穿越周期。
注:前十大持仓数据来源为基金2025年一季报。定期报告中显示的前十大持仓仅为时点数据,不代表基金当前或未来持仓,以上个股仅为客观列示,基金管理人对提及的个股不做任何推介,不代表基金管理人的任何投资建议,亦不作为未来收益的保证。
王超的投资密码,深植于其职业生涯的“三级跳”——“医药实业+卖方研究+买方投研”的超复合背景。打通了实业和投资这两端的王超,在创新药投资上锻造出了自己的独特优势。
在2015年进入金融业卖方工作前,王超从事过三年的创新药一线研发和咨询工作。
从药物化学专业毕业后的王超,职业生涯起步于恒瑞医药。那段创新药研发经历,为他刻下了终身受益的“实业基因”,也让他深刻理解了创新药最残酷、也最核心的法则:时间领先的价值。
当时国内同行普遍需要3年以上才能将项目从立项推进至临床阶段,而头部创新药企凭借高效的体系和执行力,硬生生将这个周期压缩至两年左右。“对于创新药来说,晚上市一年,市场价值可能打对折;晚上市两年,价值或许归零。”王超当时深刻领悟到,创新药的底层逻辑在于,谁能最早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推向市场,谁就可能抢占巨大的价值空间。
在实业的经历,不仅教会了他先发时机的重要性,更塑造了他早期筛选企业的“黄金标尺”。2020年之前,去调研任何一家创新药企他都会下意识地将其与头部药企对比。
离开恒瑞后,王超从事医药信息咨询工作2年左右。这段经历完成了其专业视角的第二次跃升:他不再局限于单一企业的研发流程,而是站在产业高度,构建起对整个中国医药市场格局、医疗体系运转规律、行业核心痛点以及药品真正价值评估的系统性认知。
所以在踏入投资领域之前,王超已拥有了一张清晰的产业地图和研判框架。王超坦言,“这是做好创新药投资的一道无形门槛。”
2015年,王超正式踏入二级市场,先后在私募和中泰证券担任医药研究员,深厚的产业背景让他如鱼得水。在某家头部药企市值飙升的历程中,王超与其团队精准捕捉了这家巨头成长的关键节点,他所在的团队仅在2019年那一年,就至少发布了8篇关于这家公司的深度研究报告。
2020年3月,王超加入富国基金,从行业研究员做起,凭借扎实的研究功底和对创新药的深刻理解,最终晋升为基金经理。
持续深度跟踪行业数据,既是王超投研中的基础工作,也是富国基金医药组获取收益的关键。“创新药投资没有神话,优秀的数据终将兑现为生产力。”这句话是他投资哲学的核心。
2025年4月,某海外制药公司宣布其GLP-1药物的关键临床成功结果,使得公司单日市值暴涨。这更让王超笃信,硬核数据是价值的终极背书。
“选择行业处在上行期或者机会满满的赛道,投资先赢一半。”王超锚定创新药赛道,他认为,在贝塔的基础上再去捕捉好公司的阿尔法,才能形成正向共振。
价值跃升:现金流改善型Biotech(从“烧钱研发”转向“产品商业化”);
注:定期报告中显示的前十大持仓仅为时点数据,不代表基金当前或未来持仓,不代表基金管理人的任何投资建议,亦不作为未来收益的保证。
王超指出,经历漫长的量变积累后,中国创新药已经迈入“质变”拐点,国际顶级会议(ASCO/ESMO)上发言的中国学者越来越多,国内药企的产品不断获得海外大药企真金白银的认可(Newco/BD)。
第二条:以“直击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和“产品具有全球竞争力”为标准,去锁定“富矿”。
王超认为,“创新”意味着创造增量需求,对应到投资上就是找“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而他眼里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掘金方向”,则可以概括为三类:
“快攻手”,追求全球前列研发速度。2020年之后,市场对创新药企的研发立项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光在国内,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速度也要快。
“最优解”,在已知靶点上能做到疗效最佳,或通过组合式创新等方式使得已有技术实现更好的安全性与疗效,如双抗、GLP+新靶点等。
“无人区”,即全新靶点、机制或疗法,“这是风险最高但也最具魅力的领域”,王超对此类投资较为谨慎。
从2021年到2024年,医药板块基本上呈现负贝塔行情。但据王超介绍,其所在的团队还是通过深耕创新药研究获取了不少阿尔法。注:基金历史业绩不构成对未来业绩的保证。
今年一季度涨幅较多的某制药企业,王超对其的跟踪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公司的主营经营稳健但缺乏故事不被市场关注,王超依据2024年下半年的研究结论,即二代肿瘤免疫分子有望是2025年全球肿瘤巨头关注和投资的重点方向,由于该公司拥有进度良好的二代肿瘤免疫资产,便一直被放在重要的观察序列中;在注意到该公司年初在JPM会议上发布了出色的临床数据后,王超果断予以重点关注。在二季度,该公司与全球某头部MNC(跨国医药公司)达成金额创国内纪录的BD合作,授权该分子的海外商业化权益,随之也收获了不小的股价涨幅,这一案例验证了王超的前瞻判断。
“我们希望找到能通过不断地产品研发和商业进化,支持企业从专注于研发的Biotech(生物技术公司),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商业化能力的Biopharma(生物制药公司),最终成长为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强议价能力的MNC。”王超解释。
面对创新药投资固有的高风险,王超展现出实业人特有的审慎。从个股入手,他的风险管理策略清晰而坚定:
在仓位上,王超严控高风险项目(尤其是处于二期“死亡谷”阶段前)的初始仓位,尽可能充分认知风险;但会尽早介入研发提速、确定性信号明确的公司;
在具体标的上,进行“极端测试”,即每个标的需通过灵魂拷问——核心管线失败是否致命?当市场热度退去后确定性是否还存在?
在组合构建上,王超会平衡配置数据较好的高增长潜力股与具备盈利或造血能力的成熟企业,比如pharma和Biopharma在组合中的比例不低。
此外,还有一条是对能力圈的坚守,即敬畏未知,看不懂的东西不投。“没有很高的把握时我不会参与,除非愿意拿这个公司半年以上的时间再去着手。”他坦言这样做可能错失机会,但能够规避较大风险。
不过他给自己的观望期也不会太久,“毕竟创新药的迭代很快。”他希望捕捉到那些未来有较大成长空间和业绩兑现能力的公司,能让自己长期持有,与伟大企业共成长。
在王超和团队的投资案例中,某大牛股正是以上标准的典范。这家制药公司曾以“低成本、超高产出”授权合作惊艳市场。但其上涨并非一帆风顺,反而波折不断;公司上市后三年多的时间,王超所在的富国医药团队通过紧密的数据跟踪和细致的横向比较分析,判断其核心产品安全性可控、适应症开发空间广阔,于是坚定了信心。伴随该产品国内外注册临床不断启动和优异数据的陆续读出,质疑声逐渐褪去,基于对数据的严谨研究和耐心持股,最终带来了不错的回报。
站在当下时点,王超对中国创新药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认为,中国的创新药行业虽然拐点已至——从量变到了质变,但仍然处在早期阶段。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高效的成本控制、不断提升的数据质量以及日益增强的全球BD能力,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而且,政策层面自上而下的支持(比如多部门联动支持创新药全链条、从加速准入到上报支持等)也为行业提供了强劲助力,叠加全球市场的长期巨大需求,“这是一个典型的长坡厚雪赛道,恐远未触及天花板,未来还能享受到一定的估值溢价。”他总结道。
一是组合式创新,包括双抗、ADC等。“不少极具市场潜力的分子有望在中国诞生。”2025年4月25日,全球肿瘤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召开。根据药时代网站统计的数据,111家中国药企携246款创新药产品参加,其中ADC就有86款,占比近35%。
二是小分子方向,针对已知成药靶点的fast follow和优化。例如KRAS靶点药物。王超预计,针对G12C、12D、12V以及KRAS分子胶等方向的药物研发,未来国内企业有望占据全球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三是新的药物范式即new modality。例如小核酸药物、细胞治疗等,国内企业拥有更快的研发和迭代速度,国内又拥有丰富的患者资源,在这些领域的比较优势尤为明显。
“我希望找到一些好公司,与它们共同成长。能够为伟大公司的成长助力,会觉得与有荣焉。”他希望持续精进,不断提升专业,“因为创新药行业跟其他行业不完全一样,有巨大的知识需要我去填补。”
回望十几年前那些在药企实验室里埋头记录的时光,王超或许更能体会“时间的价值”在创新药领域的双重真谛:它既是药物研发中分秒必争的窗口期,也是投资者陪伴优秀企业成长所必需的耐心。
数据验证后的价值,胜过一切故事。我们正在和这位“数据捕手”一起,力求见证更多中国创新药闪耀世界的“DeepSeek时刻”。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基金经理观点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也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本基金可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的,需承担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本基金可根据投资策略需要或不同配置地市场环境的变化,选择将部分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或选择不将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基金资产并非必然投资港股。本基金可以投资于科创板股票、存托凭证、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股票期权、资产支持证券、信用衍生品等品种,将面临相关投资品种和业务的特有风险。请根据您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做出投资决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